10年前,鄭飛因患腦溢血留下后遺癥,導致左半邊身體癱瘓。然而,他并沒有向命運屈服,即使行走困難、操作有所不便,他仍然堅持以半邊身體撐起家傳的老字號“鹵香居”,讓傳統(tǒng)鹵菜成為黔江城區(qū)百姓餐桌上的佳肴。
傳承老字號
11月14日凌晨6點,鄭飛騎著一輛人力三輪車,一路吃力、搖晃著身子回到位于黔江城區(qū)聯(lián)合街的鹵制品店。下車后,他右手用力從三輪車車廂里提出兩個豬頭,一顛一跛地走進店里,堆放在店后面的一處空地的鐵架上。接著鄭飛的妻子張小琴也趕過來幫忙,不到20分鐘,三輪車上的貨物被清理一空。
鄭飛在為顧客服務
“馬上要燒好、洗凈、下鍋,不然等會別人來買的時候,豬頭還在鍋里煮著。”鄭飛邊說邊用右手擰開液化氣開關,拿起液化氣噴火槍,火苗開始在豬頭上面掃射,肉皮也被燒得發(fā)出“嗤嗤”的聲響。
鄭飛一邊燒豬頭肉,一邊講述他因患腦溢血,成了半邊癱的事。他說,他提東西只能用右手,走路也只靠右腳得力。踩三輪車時完全是右手、右腳發(fā)力掌控,左手、左腳只能起個幫襯作用。
談到聯(lián)合街的鹵香居,是鄭飛的叔叔鄭清華從1989年進城開的一家鹵菜店。鄭飛從2011年接手經營,也是他從打工仔成為掌門人的發(fā)家之所。至今31年,老地方不變、老字號不換、老店牌不改,仍以鹵香獨居。
“開鹵制品店很辛苦,每天凌晨4點鐘就起床,騎著人力三輪車到菜市場去買食材,很多時候要跑遍好幾處菜市場,才把當天要鹵制的食材購買齊全。”鄭飛說,買回來的豬頭、豬蹄、豬肚、牛肉、雞爪等食材,在燒好、洗凈后,必須在上午10點下鍋鹵制,趕在中午前取出擺在櫥柜上售賣。
幫工二十年
“我還是在太極中學讀職高時,寒暑假就來叔叔店里幫忙。職高畢業(yè)后,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叔叔就叫我來店里幫忙。”鄭飛說,這一幫,就幫了整整20年。
今年48歲的鄭飛,是黔江區(qū)水田鄉(xiāng)水田社區(qū)3組人,他當年也是想通過讀職高,自己能夠早些在城里的一家工礦企業(yè)找個固定的工作。效益好的企業(yè)他進不去,效益不好的他又不愿意去,最后他就安心地在叔叔的鹵香居當幫工。
“說是幫忙,叔叔給我開的工資,比有些工廠的工人工資都高。”鄭飛說,他也知道叔叔是在幫助他今后成家立業(yè)。
在鹵香居,包括早上購買食材,買回來后燒肉、洗肉、配料等,鄭清華都是手把手地教鄭飛。其目的是不讓鄭飛當一輩子幫工,教他今后如何自己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
“行行出狀元?!编嵡迦A經常用這一句話來鼓勵鄭飛。
在當年,鄭飛在村里算是一個有文化、有遠見的人,也是村里群眾致富路上的希望。1994年擔任村團支部書記,1997年就成為當時水田村的一名黨員。
“我當時也是想在城里多干幾年,多積蓄一點錢,回家發(fā)展產業(yè),帶領村民一起致富?!编嶏w說,后來因一場病,將他所有積蓄花光不說,還落下肢體二級殘疾,回家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破滅。
如今不管工作怎么忙,社區(qū)每月的主題黨日活動,鄭飛都要回去參加。他說:“我要感謝黨組織對我多年的培養(yǎng),感謝政府對我的關照,才擁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當上掌門人
據了解,鄭飛是在2011年正式接手經管鄭清華的“鹵香居”,也就在接手后不久,鄭飛就患腦溢血,在醫(yī)院治療3個多月。出院后的半年,飲食起居全靠妻子照顧。
因腦溢血后遺癥成為偏癱,鄭飛至今左半邊身體從頭到都是麻木的。近年來,他還患上了高血壓,每月要花600多元購買降壓藥和舒筋活血藥物。
因為偏癱,導致鄭飛左半邊身體失去知覺,在勞動時只能用單手操作,他的左手伸不直,5個指頭打不開,只能長期彎曲。
“我家里有一個80多歲的父親,兩個學生,還有每個月的房租費,一年鹵制品店經營下來只夠家庭日常開支?!编嶏w說,現(xiàn)在生意沒得以前好做了,尤其在疫情期間,他的店有好幾個月沒有開門。
即使眼前的處境比較艱難,但只有“鹵香居”才是他唯一的堅守。盡管購買食材的物價比較高,鄭飛每天一早騎著三輪車到菜市場,購買上好的食材回來,都是親手配料鹵制,他要讓所有的顧客對30多年的老字號“鹵香居”吃得放心,不讓老字號的招牌毀在他的手上。?(李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