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打實收測產結果看,4∶4復合種植模式下,玉米畝產1391斤,大豆畝產147斤,基本實現(xiàn)了玉米穩(wěn)產、多收一茬豆?!边|寧省朝陽市建平縣朱碌科鎮(zhèn)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區(qū),剛剛結束測產工作的遼寧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類似的復合種植示范區(qū),朝陽市共15個,示范推廣面積約8500畝。朝陽市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楊吉存介紹,今年朝陽堅持“穩(wěn)糧與擴豆并重”,試驗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糧豆輪作等模式,在保障糧食產能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
“每畝地綜合補貼300多元?!苯ㄆ娇h北二十家子鎮(zhèn)十家子村共復合種植1000畝左右,開春下種時,村民秦奎彬覺得“這么種夠劃算了”。
“市里不僅提高了生產補貼額度,而且第一時間發(fā)放大豆玉米輪作補貼。”楊吉存說。朝陽市之所以能夠將大豆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穩(wěn)增至8.4萬畝,根本還在于真正讓種植戶得了實惠。
“第一年沒啥經驗,主要靠縣農技推廣中心技術員的指導,每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他們,明年再種,我們心里有底氣。”十家子村黨支部書記孫興久談起今年的種植經歷,難掩內心的激動。
從事農技推廣工作37年的建平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方子山告訴記者,今年在推廣復合種植過程中,重點從五個方面進行技術指導:一是選用適配品種,降低玉米對大豆的蔭蔽影響;二是縮株增密、擴間增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行間距;三是科學平衡施肥,增施微肥;四是科學防除雜草,作芽前選用藥劑進行土壤封閉;五是機械適時晚收,延長籽粒灌漿時間,提高玉米產量。
“看這長勢,高產有把握!”在朝陽市喀左縣官大海管理區(qū)前墳分場千畝示范田內,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站長王玉華告訴記者,示范田目測畝產能達到600斤以上。
這里示范的是大豆高產優(yōu)質品種比較試驗和大豆耐陰耐密抗倒伏品種篩選試驗。9月27日,國家大豆產業(yè)技術體系沈陽試驗站“個十百千”高產創(chuàng)建測產活動在前墳分場舉行。測產專家組對種植的“遼豆32”進行實收測產,經復核結果,現(xiàn)場公布測產數(shù)據,畝產達到662.8斤。
遼寧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種植的“遼豆32”是高油型中晚熟春大豆品種,在北方地區(qū)春播生育期平均123天,具有高產潛力、含油量高、適應性廣、耐陰性強的特點。
“多年試驗示范結果證明,這一品種不僅適合在遼寧省大部分地區(qū)種植,還適宜在河北、甘肅、陜西、山西和寧夏等地區(qū)種植,從目前試驗示范結果來看,該品種綜合表現(xiàn)比較突出。”遼寧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最新農情調度顯示,今年遼寧省大豆播種面積達到170.6萬畝,比上年增加14.8萬畝,超國家下達新增目標4.8萬畝。遼寧省農業(yè)農村廳種植業(yè)管理處副處長白晨輝告訴記者,全省加大支持力度,篩選推廣高產優(yōu)質品種,集成推廣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輪作,示范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不折不扣完成了大豆油料擴種任務。(王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