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前氣溫偏高利于小麥生長
今年全市小麥平均播期為10月20日,至12月13日進入越冬期,冬前生長天數(shù)為55天,與常年持平、較去年增加2天。10月1日播種小麥冬前積溫為520.1℃.d,分別較去年和常年偏高17.6和2.8℃.d;10月20日播種小麥冬前積溫為298.8℃.d,分別較去年和常年偏高19.3和34.6℃.d,晚播麥比常年多長半片葉,對晚播麥積溫不足有一定補償作用。
越冬期氣象條件有利于安全越冬
2021年12月13日至2022年2月25日平均氣溫為-3.2℃,較常年和去年同期分別偏低0.5℃和0.3℃,其中12月和1月份較常年同期偏高1.6℃和0.6℃,2月份平原區(qū)平均氣溫-2.8℃,較常年和去年分別偏低2.3℃和4.9℃,但降溫期間有積雪覆蓋,減少了對小麥的凍傷。越冬期以來至2月25日麥區(qū)負積溫為-244.0℃.d,較去年同期偏少30.4℃.d;降水量9.4mm,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多2成和1.5倍;日照時數(shù)499.9h,較常年同期偏多59.6小時,較去年同期偏少12.3小時。總體上,越冬期無明顯氣象災害,氣候條件利于小麥安全越冬。
第一階段抗寒鍛煉充足
8個主產(chǎn)區(qū)小麥第一階段(0~5℃)抗寒鍛煉天數(shù)平均為22.1天,較去年和常年分別偏多13.2天和8.1天,第一階段抗寒鍛煉天數(shù)足,麥苗內含物積累較足,增強了冬季抗逆能力;第二階段(0~-5℃)抗寒鍛煉天數(shù)為7.3天,較去年和常年分別偏少9.3天和11.8天,雖然第二階段抗寒鍛煉天數(shù)不足,但由于底墑足,加之越冬水、鎮(zhèn)壓保墑等措施及降雪覆蓋,麥苗凍害較輕。
小麥越冬苗情
由于播期大幅度推遲,小麥冬前莖平均56.1萬/畝,較去年和常年分別減少3.8和20.0萬/畝。從苗情分類看,群體小于60萬/畝的三類麥田占69.6%,較去年增加19.7個百分點,這部分麥田主要為10月15日及以后播種的晚播或過晚播麥。另外,今年還有11月5日以后播種的近萬畝土里捂麥田。
據(jù)2月25日查看,目前麥田平均干土層1~3cm左右,綠葉長2~4cm,死苗死莖率在3%以下。
總體上,今年小麥苗情特點為:播種期大幅拉長、晚播麥占主體、弱苗面積大、地塊間苗情復雜,但也有有利方面:墑情充足、秋冬季氣象條件好、小麥帶綠越冬,越冬苗情為近年最好。預計今年小麥返青期略早于常年。
冬小麥返青至起身期管理意見
今年春季管理難度大,各區(qū)要早組織、早動手,樹立“以促為主、分類施策”的原則,環(huán)環(huán)相扣抓好麥田管理。返青起身期應以促為主,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爭取適期麥多增產(chǎn)、晚播麥不減產(chǎn)。但要防止返青期“一炮轟”的做法,要貫徹返青~起身、拔節(jié)~孕穗兩次肥水管理的策略,爭取實現(xiàn)穗足、穗大、粒多、高產(chǎn)。管理意見如下:
肥水管理
冬前莖蘗數(shù)60萬/畝以上的麥田
此類麥田為10月10日及以前播種的麥田,群體較足,冬前葉齡4.4~4.9片、單株分蘗1.4~2.9個,返青管理要在3月15~22日(春2葉露尖前后)進行,以小水帶肥為主,一般畝追尿素7.5~10.0公斤,畝澆水15~20方。起身期(3月下旬后期至4月10日)蹲苗,不進行肥水管理,促進分蘗兩級分化,構建合理的群體結構;拔節(jié)期再實施二次肥水管理。管理順序為先管旺苗、再管壯苗。
冬前莖蘗數(shù)60萬/畝以下的麥田
此類麥田在10月11日至11月5日播種,平均冬前莖47.1萬/畝、葉齡1~3片、無分蘗。若返青期墑情適宜、土壤疏松、返青期以增溫為主,可不施肥澆水,肥水管理推遲到起身期(即3月25日~4月5日,春3葉露尖前后)進行,一般畝追施尿素10.0公斤左右,畝澆水30方左右。管理順序為先管基本苗少的麥田,再管基本苗多的麥田。
冬前“土里捂”的過晚播麥
“土里捂”小麥基本在11月5日以后播種,占全市秋播面積的4%,管理以“保出苗、促早發(fā)、增穗數(shù)”為重點。一是干土層較厚(5cm左右)、2月底3月初麥田返漿后種子仍處在干土層中的麥田,在日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3℃時,應噴灌補水,加速出苗。二是種子已發(fā)芽生根的麥田。如果小麥種子根已下扎3厘米以上,并接上濕土,可以正常出苗,早春無需灌溉和鎮(zhèn)壓,防止小麥嫩芽受損,影響出苗生長。三是出苗較差的麥田,應做好改種準備,可在2月底~3月初改種春小麥,或在5月份改種春玉米等糧食作物。四是適時肥水管理?!巴晾镂妗丙溙镌?葉期(4月5日~10日)追肥澆水,一般畝追尿素10公斤、澆水20方左右。拔節(jié)期-孕穗期進行第二次肥水管理,爭取長大穗、增粒數(shù)。
化學除草及“一噴三防”
防治時間
小麥起身期(春三葉露尖)、雜草長到1~3葉期適時進行化學除草,結合化學除草實施“一噴三防”。由于大部分晚播麥需在起身期進行肥水管理,與化學除草防治時間存在一定矛盾,要靈活掌握噴藥時機。如果先噴藥后澆水,為了保證藥效,要保證噴藥后48小時再澆水。
防治方法
禾本科雜草防治方法
禾本科雜草春季最佳防治時間在春生葉1~3葉期,北京地區(qū)大約在3月底至4月5日。由于早春禾本科雜草不易分辯,應根據(jù)上年度雜草發(fā)生種類進行防治。禾本科雜草主要類型及防治方法見表1。
雙子葉雜草防治方法
雙子葉雜草在2~3葉期防治,北京地區(qū)大約在3月底至4月5日,一般可選擇苯磺隆干懸浮劑或2,4-滴丁酯乳油,兌水噴霧防治。
春季“一噴三防”技術
春季“一噴三防”,即將除草劑、殺菌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一起噴施,起到除草、防病和促弱(控旺)的目的。例如:以闊葉雜草為主,預防赤霉病、白粉病、銹病、莖腐病、莖基腐病、紋枯病等真菌性病害的麥田,可選擇畝用苯磺隆或2,4-滴丁酯乳油+三唑酮乳油兌水防治。同時具有禾本科雜草的麥田,噴藥時加入表1中禾本科雜草對應的防治藥劑綜合防除。返青期總莖數(shù)在100萬/畝以上、存在倒伏風險的麥田,可加入多效唑防倒;返青期群體在60萬/畝以下群體偏小的麥田,可加入赤吲乙蕓苔(碧護)等藥劑,促進植株生長,提高麥苗抗逆能力,爭取多成穗、多長粒。
春季“一噴三防”注意事項
一是嚴格掌握施藥時期和使用劑量,化學除草最佳時間在小麥起身期前后(3月25日~4月5日),最晚不能晚于4月10日,過早雜草小效果差,過晚影響穗分化造成穗子畸形或影響正常結實,拔節(jié)后不能噴施2,4-D丁酯和多效唑。二是2,4-D丁酯對闊葉作物敏感,噴藥時防止飄移產(chǎn)生藥害,要選擇無風的晴天噴藥,風力超過三級時禁止噴藥。三是采用苯磺隆水分散粒劑進行除草時,需進行二次溶解,即先將藥劑用小容器化開,再按要求兌水配成藥液噴霧。四是防止重復噴藥造成小麥藥害或漏噴降低防治效果。
春小麥播種及田間管理
2022年北京市預計種植春小麥1萬畝左右,種植品種以津麥系列為主,春小麥播種及春季管理以“精細播種、促控結合、防災減災、爭取豐產(chǎn)”為目標,播種及分蘗前管理意見如下。
適時精細播種保全苗
春小麥應在氣溫穩(wěn)定通過0℃,表層土壤化凍5cm時頂凌播種。北京市2月底~3月初為春小麥播種的適宜時間,應抓緊時間乘墑盡早播種。貫徹“七分種、三分管”的理念,提高播種質量。底施復合肥30~40公斤?;久?0~45萬為宜。播種深度3~5cm,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播后因墑科學鎮(zhèn)壓,實現(xiàn)苗齊、苗勻、苗壯。
科學管理保穗數(shù)
出苗后三葉期第一次追肥,根據(jù)群體大小及地力水平,一般畝追尿素7.5~10公斤,畝澆水20方左右。肥水管理后根據(jù)田間雜草種類及數(shù)量適時噴藥防治,噴藥時添加殺菌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實施“一噴三防”,拔節(jié)期進行二次肥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