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重鹽是湖南人的飲食特色,隨著健康觀念的深入,不妨換換口味。近日,湖南省長沙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長沙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長沙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等多個部門舉辦聯(lián)合主辦“減鹽減油 從我做起”——長沙市機關大院營養(yǎng)健康食堂建設倡議活動,呼吁更多市民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如何減油減鹽?每天吃多少才是健康的?吃不慣清淡怎么辦?
長沙推進健康食堂餐廳建設
在長沙市機關大院營養(yǎng)健康食堂建設倡議活動現(xiàn)場看到,設置了“減鹽減油 從我做起”簽名場地,機關食堂特別開放了“減鹽減油”窗口,精心準備了一系列減鹽減油菜品。菜品在烹飪過程中嚴格控制鹽和油的用量,卻不失美味與營養(yǎng),引得不少干部職工駐足品嘗。
“減鹽減油”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預防慢性疾病、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具有關鍵作用。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飲食中鹽和油的攝入量普遍超標,給健康帶來了諸多隱患。
長沙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在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學校、醫(yī)院、餐飲單位等持續(xù)推進“減鹽減油”營養(yǎng)健康食堂、營養(yǎng)健康餐廳建設。一方面,不斷優(yōu)化 “減鹽減油” 窗口的菜品供應,豐富菜品種類,讓健康飲食選擇更加多樣;另一方面,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健康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市民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湘菜重口味也有“健康代價”
湘菜雖然美味,但也存在一定的“健康代價”。湖南省胸科醫(yī)院營養(yǎng)科營養(yǎng)學博士何水清介紹,湖南飲食中豆瓣醬、剁椒、臘味等傳統(tǒng)食材的鈉含量普遍偏高,餐館小炒肉用油量常達80克/份。
《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數(shù)據顯示,湖南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達12.3克,是推薦量(5克)的2.5倍;食用油攝入量約45克,超出建議上限50% 。
這種“高油高鹽”飲食模式有多個健康危害:首先,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明顯增加,湖南省高血壓患病率達27.6%,腦卒中發(fā)病率居全國前列。其次,代謝負擔加重,過量油脂攝入與脂肪肝、肥胖癥密切相關;再次是味覺鈍化,長期高鹽刺激導致兒童味覺發(fā)育異常,老年人味蕾敏感度下降。
建議:湘菜改良可以這樣做
減鈉:用刻度鹽勺精確控制,每周遞減10%用鹽量,直至達到標準量;或使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研究表明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有助于降低血壓,收縮壓平均降低了2.05毫米汞柱。低鈉鹽含鉀較高,腎功能不全或患有高鉀血癥的患者不建議使用低鈉鹽。
風味替代:用鮮椒、紫蘇、山胡椒油替代部分鹽分,實驗數(shù)據表明添加1克香菇粉可減少0.8克食鹽使用。比如剁椒魚頭改用新鮮辣椒+檸檬汁提味。
控油烹飪:推廣“水炒法”替代“高油爆炒”,先加少量水再放油,使用噴油壺可使用油量減少50%。用烘干辣椒替代油炸辣椒,油炸含油量達40%,烘烤辣椒僅5%。
智慧選擇調味品:選擇減鈉醬油(鈉含量≤500毫克/10毫升),警惕隱形鹽(例如10克豆瓣醬≈1.5克鹽),推薦自制復合調味料(花椒粉+蒜粉+香菇粉=1∶1∶2)
延伸:吃不慣清淡,可開啟“味覺重啟計劃”
盡管知道減鹽減油的重要性,但吃不慣清淡怎么辦?何水清建議,可通過科學調整味覺感知,幫助身體逐步適應清淡飲食,重建與食物的自然聯(lián)結。
循序漸進減量:首先將醬油瓶替換為噴霧瓶控制用量,然后用研磨器代替鹽罐增加顆粒感,改用海鹽替代精制鹽。烹飪時多用蔥姜蒜爆香提味,嘗試用菌菇、昆布熬制高湯代替味精。
原味挑戰(zhàn):選擇清蒸魚、白灼時蔬等無添加食材,專注體會食材本味。清晰分辨不同品種食材原料的酸甜苦辣,如香菇的鳥苷酸鮮、海帶的谷氨酸鮮等天然呈味物質帶來的愉悅體驗。
持續(xù)保持清淡飲食3周,味蕾敏感度可提升60%,少量鹽油即能獲得滿足感。身體如同重啟的精密儀器,重新建立與自然饋贈的美味對話。(高煜棋 楊正強 寧娟 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