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艾瑞咨詢發(fā)布的《食遍全球--中國進口食品消費白皮書(2019年)》顯示,2009-2018年,中國進口食品規(guī)模以17.7%的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2018年首次超過700億美元,達到724.7億美元。
????期間,除2016年有1.8%的負增長之外,其余年份的進口食品均保持較高增速。2010年和2011年,需求的釋放和低基數使進口食品增速高達43%和35.3%,總額分別站上200億美元和300億美元,達240億美元和324.6億美元。近兩年,進口食品亦保持較高增長,進口規(guī)模連續(xù)突破600萬和700萬美元大關。
《白皮書》中涉及的進口食品包括水果蔬菜、肉禽蛋、水產品、冷飲凍食、牛奶乳品、熟食烘焙、糧油副食、休閑零食、酒水飲料及嬰幼兒食品十大品類。有57.5%的被調查消費者的食品消費總額中的進口食品花費占比超過了10%,同比增長近5%。
隨著供應鏈升級,進口食品品類和來源也日益多元,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qū)的美食登上中國居民的餐桌。1997-2017年,中國進口食品來源國家和地區(qū)從108個增加到170個,覆蓋了全球73.9%的國家和地區(qū)。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發(fā)布的《2018年度中國進口食品行業(yè)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食品前十大來源地依次是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尼、法國、泰國、加拿大、巴西、越南和馬來西亞。其中,源自美國的進口食品金額占比達10.5%。受益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東南亞、中東等地區(qū)的進口食品也呈現出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與此同時,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的方式也呈現出在線化、數字化的特點。線上渠道通過數字化高效對接供需雙方,簡化了傳統(tǒng)進口貿易的供應鏈流程,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了中間成本。電商逐漸成為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的重要渠道。
隨著國內食品電商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中糧我買網為代表的線上平臺的運營模式日益成熟,供應鏈從源頭到流通全方位升級,助力更多優(yōu)質進口食品登上中國消費者餐桌。
由于食品尤其是生鮮食品易腐的特性,冷鏈物流成為進口食品流通的關鍵,只有冷鏈得到保障,才能保證送達消費者的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栋灼分赋?,長期以來,中國冷鏈行業(yè)面臨著供給不足、分布不均、流通率不高等多方面制約。隨著生鮮電商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冷鏈行業(yè)在穩(wěn)定且可調節(jié)的溫度控制、產品可追溯性以及分揀和配送速度等方面升級的需求十分迫切。在需求、政策等多方因素驅動下,冷鏈市場逐步擴容提質升級,越來越多的冷鏈供應商正積極擴大規(guī)模、提升服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