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昆明郊外,空氣清新、陽光燦爛。一群孩子在陽光里體驗插秧的艱辛;而另一邊,傳來了“捉泥鰍”的歌聲,幾個孩子興高采烈地在水溝捉泥鰍;磨豆?jié){的同學三人一組,分工合作,有人推磨、有人舀豆子……
走出課堂,在大自然里上勞動課,孩子們一個個歡呼雀躍。老師和教官引導孩子們在體驗田間地頭耕種艱辛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粒粒皆辛苦”含義;培養(yǎng)孩子們珍惜勞動成果的同時,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勞動是幸福的源泉。
田間勞動體驗課樂趣多。參加勞動體驗的,是盤龍區(qū)環(huán)城一小四五年級的100多名學生。在昆明知行素質(zhì)教育中心——二龍湖勞動教育研學基地,孩子們認真聆聽教官講解插秧的方法、步驟以及注意事項。隨后,大家紛紛挽起衣袖、褲腿,勇敢地走進了秧田,在田里體驗插秧的不易。
雖然大家的臉上、手上、腿上都沾滿了泥,但是勞動的樂趣寫滿了每個人的臉龐?!翱此坪唵蔚霓r(nóng)活,操作起來卻沒那么簡單。”不少同學體驗完插秧后感慨,農(nóng)民伯伯平日的勞動真辛苦,以后會更加珍惜糧食。
捉泥鰍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勞動體驗。五年級(2)班的孫劉堪鋅第一次捉泥鰍,但愛動腦筋的他發(fā)現(xiàn),泥鰍太滑,用手和腳把它們趕到水溝一側(cè),再用手去抓就容易很多。楊耀迪卻不敢去抓這軟軟的泥鰍,她幫同學把泥鰍趕到水溝邊,雖然自己一條都沒抓住,但看著桶里的泥鰍,快樂同樣寫在了臉上。
豆?jié){制作過程可不容易。磨盤邊,教官還在講解著注意事項,孩子們早已摩拳擦掌。三人一組,分工合作,一人倒入豆子和水,一人歡快地推動磨盤轉(zhuǎn)動,豆?jié){慢慢從磨盤里流出來,一人用盆子接住……
環(huán)城一小德育主任孔宇說,對于小學生而言,開展勞動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喜歡勞動,感受勞動的意義,并在勞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家校合力打造勞動教育大課堂。近期,教育部發(fā)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向田間地頭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
昆明市教育體育局積極探索新時期育人方式,通過抓好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制定出臺了《昆明市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的實施方案》,就深入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明確了任務和措施。
各學校在學科專業(yè)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將勞動精神和勞動技能融入學科教學,不斷提升學校勞動素養(yǎng)。昆明市第三中學要求各學科教研組每學期至少完成3次勞動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任務,并提交學習成果;桃源小學將科學與勞動結(jié)合,建立了“七彩航天種子”課程;環(huán)城一小非常重視同學們?nèi)粘5膭趧有l(wèi)生實踐,校內(nèi)實踐課包括每日衛(wèi)生保潔、每周大掃除、每月愛國衛(wèi)生運動等。
為了更有效地開展勞動教育課,昆明市教育體育局要求加強勞動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西山區(qū)發(fā)揮學校主導作用,構(gòu)建互通立體的區(qū)級、街道級、校級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開發(fā)了豐富的勞動校本課程,課程涵蓋烹飪、縫紉、種植、養(yǎng)殖、采摘、農(nóng)作物加工等;呈貢區(qū)通過打造特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在草莓、花卉種植等特色勞動教育實踐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感受勞動的快樂。
學生參與到學校、家庭的勞動實踐中,才能更有效地讓勞動教育不走過場,真實而有效。各學校不斷深化家?;訖C制,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懂得勞動在孩子學習、生活和未來長遠發(fā)展中的積極意義和作用,安排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
孔宇認為,走出教室參加勞動,這樣的活動對學生很有價值,勞動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對學生健康成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