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的存儲方式直接影響食品的保鮮和安全。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很多消費者會購買足量的食品,來填滿自己的“菜籃子”“果盤子”。但后來卻發(fā)現(xiàn),即使放在冰箱里,不少蔬菜水果都壞了。江蘇省食藥安委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鎮(zhèn)江市餐飲安全監(jiān)督所副主任醫(yī)師王蕊指出,冰箱不是萬能的。如何正確存儲不同類型的食材,不少市民還存在誤區(qū)。
一、綠葉蔬菜的水分含量很高,一旦水分流失,葉菜就會發(fā)黃發(fā)蔫。采購時盡量選取外觀色澤鮮亮、葉片堅挺、有彈性的品種,回家后剔除壞葉及破損部分,擦干葉菜表面的水分,用廚房用紙包裹好再裝入透氣性良好的保鮮袋或保鮮盒置于冰箱冷藏。
通常情況下,冷藏溫度應維持在4℃左右,以免葉片因溫度過高而迅速老化,減少營養(yǎng)流失。不過,綠葉蔬菜的水分含量高,即使冷藏保存也不宜超過兩三天,因此應盡量在新鮮期內食用,現(xiàn)買現(xiàn)吃才更安全。
二、水果需要根據(jù)品種和成熟度來決定常溫保存或冷藏保存。熱帶水果如香蕉、芒果、菠蘿和火龍果等更適合在室溫下成熟,以保持芳香和甜度,若過早放入冰箱,往往會使它們的成熟過程受阻,導致口感和品質下降。而藍莓、草莓等漿果類則可以借助冰箱低溫貯藏來延長新鮮度。尚未完全成熟的獼猴桃和牛油果,也可以先在常溫下放至恰到好處的軟度再冷藏,這樣能取得最佳的口感和營養(yǎng)。
冷藏前,將水果表面水分擦干,注意輕拿輕放,預防碰撞破口,從而降低霉菌及細菌的入侵風險。
三、畜禽肉類在購買后要及時進行分割和妥善包裝。若在1-2天內食用,可置于4℃以下的冷藏室保存。若無法很快烹制,則應將肉類分成適合一次烹飪的分量,用保鮮袋或真空包裝袋排出多余空氣后放入冷凍室,在-18℃以下可以保持肉質較長時間的新鮮,但仍建議一個月內食用完畢,以盡量保留風味。
選購水產品應盡量挑選外觀色澤明亮、魚眼清澈飽滿、聞起來無腥臭異味的魚蝦蟹貝類。長時間保存魚蝦,要去除內臟并徹底清洗,再用保鮮袋或真空包裝袋排出多余空氣后放入冷凍室保存。需要提醒的是,含脂肪多的魚不宜久藏,因魚的脂肪酶需在-23℃以下才會受到抑制。
四、購買的散裝雞蛋可以用雞蛋托或蛋盒將蛋尖朝下、蛋大頭朝上地輕放在冰箱冷藏室的專門位置,以保護蛋黃位置穩(wěn)定,也能減少蛋液與空氣接觸。保存溫度最好保持在4℃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蛋殼上沒有明顯的污漬,盡量不要洗,避免破壞蛋殼表面的天然保護膜;若蛋殼確實沾有泥污,可用流水簡單沖洗,并及時擦干后再放回蛋托,以免受潮或滋生細菌。雞蛋在冷藏條件下的保質期可達三到四周,但仍需在保質期內盡快食用,并注意及時檢驗品質,若發(fā)現(xiàn)臭味或蛋殼異常,應立刻丟棄。
五、采購香菇、木耳、蝦米、枸杞等干貨,為保持它們的色香味與營養(yǎng),須將其置于干燥、陰涼且通風良好的地方,盡量避免陽光直射或潮濕環(huán)境。若一次性購入較大包裝的干貨,可先分裝成幾份密封保存,減少重復開封帶來受潮或生蟲風險。為延長保存時間,可使用真空包裝或在容器中放置食品級干燥劑。
干貨雖耐放,但仍有保質期,儲存時最好在包裝上標明購買或拆封日期,以便定期檢查質量。
安全飲食的同時,提醒大家理性消費。盲目囤積容易導致食品過期、變質。建議采購前先做好菜單和食材計劃,分次采購新鮮食材,確保所購食品能在保質期內使用完,既安全又避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