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一大片金燦燦的向日葵迎面闖入我們的視野,仔細再看,向日葵下挨挨擠擠的是長得油綠的小米秧苗。這是8月2日,筆者在甘壩村大坪向日葵套種基地看到的場景。
時宏海在向工人傳授套種技術要領
甘壩村大坪向日葵套種模式是去年開始嘗試探索的一種高效生態(tài)種植發(fā)展模式,據向日葵套種基地負責人時宏海介紹,2016年,他從黃平重安來到凱里,通過市農業(yè)農村局的引薦,在甘壩大坪建立了黑毛豬繁殖基地。他來的那會兒,當時很多人家并不知道什么是套種模式,家家戶戶只知道種苞谷,也有很多土地都撂了荒。他看著很心痛,于是,他一邊研究種植技術一邊向老百姓流轉土地。2018年,在爐山鎮(zhèn)的支持下,他開始嘗試“向日葵+油牡丹”套種模式,當年即獲成功。
“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我又向老百姓流轉了更多土地,繼續(xù)發(fā)展向‘日葵+小米’‘向日葵+樹莓’‘向日葵+油牡丹’‘向日葵+板藍根’等多種套種模式,想方設法不浪費土地,讓每一寸土地都能產生經濟效益?!睍r宏海站在“向日葵+小米”套種地塊上笑著說。
甘壩向日葵套種基地占地164畝,目前主要種植的向日葵有油葵花和高產葵花兩種,其中油葵種植有30畝,采摘后能榨油1000斤,預計可實現收入15000元;高產葵花種植120余畝,采摘后能收獲42000斤瓜子,預計可實現收入21萬元。另外向日葵下共套種了小米30畝、油牡丹40畝、樹莓20畝、板藍根80畝、冰淇淋西瓜3畝,套種作物豐收后預計收入可實現170余萬元。
“除了盤活了土地,這個向日葵套種基地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務工平臺,尤其是貧困戶?!备蕢未甯敝魅锡垊俦笙蛭覀兘榻B時說,“向日葵套種基地興起后,每天固定有8-12個人會在此打工,其中有4個是貧困戶?!?/p>
正在地里干活的貧困戶唐正菊談到在基地打工的收入時忍不住樂呵呵說:“石老板很照顧我們,招工時會優(yōu)先考慮用我們,每天在基地除草、剪枝就可以拿到80元的工錢,而且每天都有活路做,算下來一個月能得2000多元,雖然不算太多,但是離家近、生活開銷什么的算下來還是比外出打工強?!?/p>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時宏海不僅把焦點放在做好基地套種發(fā)展之上,更把套種模式作為打開當地群眾致富之路的一門技術進行積極推廣。不但主動贈送當地群眾葵花種子,還主動到田間地頭為老百姓開展指導教學。
“跟著時老板打工,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學到很多技術。”蹲在地上曬瓜子的務工者吳啟才說,“我沒來基地打工時,根本不知道套種要怎么套,怎么管理,現在都知道了,自己也有幾畝地,等再過一兩年,不想打工了也能自己回去搞套種,自己當老板?!?/p>
時宏海告訴筆者:“農民都是依靠土地吃飯的,教會他們把土地利用好,也是給他們指明一條致富的道路,我不怕大家學會了我就多了競爭,我就怕大家都不會,只有我一個人過好日子,大家過苦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p>
甘壩村向日葵套種發(fā)展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當地群眾就業(yè)機會,更是為當地群眾提供了一個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樣板。據悉,該基地僅在2018年初步試驗就順利實現純利收入6萬元,切實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吳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