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豫東平原,連片麥田宛如一塊巨大的金色地毯蔓延到天際,遠遠望去,開足馬力作業(yè)的紅色收割機揚起陣陣塵土,格外顯眼——這是今夏,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一場小麥單產提升實打驗收會的現(xiàn)場,會亭鎮(zhèn)崔樓村百畝示范田旁,全縣“增產行動”領導小組及各專班成員,正緊張等待著測產數(shù)據(jù)。
“示范田平均畝產654.83公斤,對照田592.97公斤,增幅10.43%!”隨著作物栽培專家、河南科技大學教授李友軍一并宣布郭店鎮(zhèn)關樓村、桑堌鄉(xiāng)代閣村實打結果,人們懸著的心終于放下。夏邑縣三地示范田小麥單產實現(xiàn)預期10%以上增長,標志著當?shù)爻偃f畝高標準農田綜合施策科技賦能小麥單產提升行動取得成效,為今年全縣夏糧豐收奠定了基調。
面對春季以來黃淮海麥區(qū)持續(xù)旱情考驗,夏邑縣小麥單產提升行動何以起效?“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是產糧大縣必須扛穩(wěn)的政治責任?!毕囊乜h委書記閆長安表示,作為小麥播種面積常年在120萬畝以上的糧食大縣,夏邑堅持穩(wěn)面積、增單產兩手抓,通過持續(xù)強化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業(yè)技術推廣,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成集聚,蹚出了一條“人才+科技”綜合賦能糧食增產的新路子。
一場貫穿麥季的全程行動
夏邑是糧食大縣,糧食總產量位居全國百強、河南省前十,2024年,全縣小麥單產提升40.22公斤、增產8.63%,總量增加4.77萬噸、增產8.28%。眼看老百姓的麥子種到了院墻根兒,穩(wěn)住產量已經很難,未來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的出路在哪?
“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來!”閆長安坦言,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決策部署為全縣指明了方向。2024年10月,夏邑縣決定實施超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綜合施策科技賦能單產提升行動;2025年2月,又以縣委一號文件印發(fā)行動方案,全面動員部署,集全縣之力大面積推廣應用增產技術,力爭100萬畝以上小麥單產提升10%以上,全力奪取夏糧增產豐收。
一曲穩(wěn)糧增產的“沖鋒號”由此吹響。去年秋播剛過,商丘地區(qū)三天內下了常年三個月的雨,夏邑受災嚴重;春季田管,黃淮海麥區(qū)又面臨干旱少雨考驗……“天天刮風、天不下雨,天天大太陽?!背闪讼囊剞r戶的順口溜。為了最大程度降低不利因素影響,夏邑縣積極調動各方力量,通過實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四良”融合,織就了一張“科技護糧網”,還請來農業(yè)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河南農業(yè)大學教授郭天財及其技術團隊坐鎮(zhèn),進行全程技術指導。
“那管,管得很!郭教授指導耐心,現(xiàn)場遇到問題就可以問,回去還可以通過縣農廣校的網絡平臺看錄像。”郭店鎮(zhèn)種糧大戶詹永治流轉了800多畝土地開展小麥標準化種植,在他看來,糧食要高產,是多種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選種、整地到播種、施肥,專家團隊為糧食生產帶來了“及時雨”。今年他的200畝示范田,小麥單產達到702.6公斤。
豐收成果來之不易,郭天財認為,關鍵在于夏邑縣選擇的這條綜合施策科技賦能的路徑是正確的。夏邑縣集成推廣應用先進生產要素,實現(xiàn)科技賦能,確保了夏糧穩(wěn)產增產。
一群科學種糧的增產主角
夏收時節(jié)的夏邑,氣溫已逼近35攝氏度。太平鎮(zhèn)田豐家庭農場負責人李紅星頂著日頭,指揮機手收割完800多畝小麥,又騎著電三輪趕去查看糧食晾曬和倉儲情況?!敖衲晔粘刹诲e,預計畝產能達到1200斤以上”,可當他擦汗坐下談起剛接手家庭農場時的情況,開口卻說:“老爹當初沒少跟我發(fā)脾氣?!?/p>
彼時,李紅星的父親流轉了3000多畝地種植大田作物,老人家侍弄了一輩子土地,種地熱情很高,但每年算下來卻虧本不少。李紅星一接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鄉(xiāng)親們協(xié)商退地,這讓父親很不痛快,可李紅星卻有自己的考量:“規(guī)模太大,新型技術落地成本太高,風險不好控制。再說國家提倡適度規(guī)模經營,啥叫適度?要我說,干活兒能看過來就叫適度。”
李紅星觀念的轉變,要從參加縣農廣校的培訓說起。包地不少卻年年虧損,他家的情況夏邑縣農廣校的老師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保住這棵地方種糧的“好苗子”,經營管理課堂上,老師建議李紅星換條發(fā)展路子。說干就干,經過一段時間探索,他把經營規(guī)模穩(wěn)定在流轉800多畝、托管2200多畝、服務10000多畝的水平。通過多種土地經營形式,李紅星種地不僅降低了成本、分散了風險,還借助規(guī)模效益為周邊農戶提供更低價、優(yōu)質的農資農機服務,同時與下游企業(yè)合作,開展麥種代繁,以每斤至少高出5分錢的價格訂單收購農戶糧食,帶動了增收,在土地規(guī)?;头找?guī)模化之間找到了平衡。
李紅星的經歷,僅是當?shù)乇姸嘈滦徒洜I主體受益于農業(yè)教育培訓的一例。多年來,夏邑縣農廣校緊貼一線實踐深化教育培訓,被譽為“基層農民教育培訓的一面旗幟”,僅全縣小麥單產提升行動期間,就舉辦專題培訓班培訓綠色證書學員3000人、高素質農民700人、中職學員200人,開展技術培訓15萬人次,實現(xiàn)全縣村級教育培訓全覆蓋?!安粌H要創(chuàng)新技術推廣模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員樹立現(xiàn)代化的農業(yè)發(fā)展理念?!毕囊乜h農廣校校長項偉說。
高素質的種糧帶頭人,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提供了鮮活載體,成為活躍在夏邑田間地頭的一支穩(wěn)糧增產生力軍。如今,夏邑縣在示范帶動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縣超百萬畝水系連通農田、灌溉效率提升30%,小麥良種覆蓋率100%,百萬畝小麥大規(guī)模噴施新型蛋白營養(yǎng)液、防病抗旱還增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9%、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全要素挖掘糧食增產潛力,真正讓科技“沉”到田里、起到實效。
一套綜合施策的機制保障
從“試驗田”到“樣板區(qū)”,隨著小麥單產提升行動初戰(zhàn)告捷,夏邑縣正探索“可復制密碼”。
針對進一步打造黃淮海麥區(qū)樣板挑戰(zhàn),郭天財提出四點建議:一是依托作為國家區(qū)域性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縣優(yōu)勢,推進種糧一體化發(fā)展;二是進一步深化“四良”融合,立足豫東、輻射周邊;三是從單季小麥單產提升向夏秋兩季糧食單產提升探索,打造“噸半”“雙噸”田;四是著力單產提升能力建設的同時,兼顧農民種糧效益和積極性的保護。
方向已定路徑明。目前,夏邑縣構建起“1+5+6”推進機制,為深入挖掘小麥單產提升空間保駕護航。成立1個由黨政主官任雙組長的高規(guī)格領導小組,下設綜合保障、技術推廣、督查等專班,協(xié)調推動各項工作;積極與農業(yè)農村部、中央農廣校、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等對接,爭取更多資金、師資、市場等力量支持,同時建立縣直部門會商和縣內大戶聯(lián)動機制,匯集5方資源形成農業(yè)發(fā)展強大合力;壓實縣、部門、鄉(xiāng)鎮(zhèn)、村、小組、“兩委”干部6方責任,嚴格分包地塊和屬地化管理,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此外,當?shù)剡€將物聯(lián)網設備納入農機補貼目錄(最高補貼50%);設立100萬元單產提升獎勵基金,對單產提升超10%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給予獎勵;同時,完全成本保險覆蓋全縣糧食生產自然災害風險,并創(chuàng)新設立目標產量保險,對達不到增產目標的按比例進行理賠,一系列舉措,消除了農戶種糧后顧之憂。(趙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