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5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修改單。其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規(guī)定了預包裝食品標簽上應當向消費者展示的內容,以及各項內容的規(guī)范展示要求。
預包裝食品標簽都有哪些信息?
預包裝食品標簽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及一切說明物,可向消費者傳遞食品信息,是食品的“身份證”?!吨腥A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預包裝食品需要標示的信息有明確要求。預包裝食品強制標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guī)格、生產(chǎn)者和(或)經(jīng)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生產(chǎn)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營養(yǎng)成分表、食品生產(chǎn)許可證編號、產(chǎn)品標準代號、致敏物質提示等。
如何讀懂食品名稱?
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名稱是預包裝食品強制標示的食品名稱,指能反映食品本身不必說明或已經(jīng)說明的固有特性的專用名稱,包括對食品或配料特征、工藝特點、食品類別等一種或多種食品專屬特征的描述。
通過真實屬性名稱,消費者可以明晰食品的本質和類別,還可以對相似的食品進行區(qū)分。如巧克力,是以可可制品和(或)白砂糖為主要原料,而代可可脂巧克力則是以白砂糖、代可可脂等為主要原料,二者主要原料存在差別;又如“發(fā)酵乳”,配料表中只可能含有乳和菌種;如果在“發(fā)酵乳”中加入了糖、果蔬、谷物、食品添加劑等其他配料,就需要以“風味發(fā)酵乳”來命名。即便是風味發(fā)酵乳,乳含量依然會大于80%,對于乳含量不足80%的產(chǎn)品,只能以“含乳飲料”來命名了。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需要學會通過食品名稱辨認食品。
配料表怎么看?
加工制作食品時加入并且存在于終產(chǎn)品中的所有配料,都會在配料表中按照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明示(加入量小于2%的配料可在配料表的最后以任意順序標示),包括食品添加劑。
配料表的引導詞無論是“配料”還是“配料表”,含義都是完全一致的。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往往在制造食品時的加入量也越多。食品消費者可以通過配料表,了解食品中含有的配料和成分。同時,若食品標簽上以文字形式特別強調了食品中含有某種配料或成分時,還需要在食品標簽上說明相應配料或成分在食品中的添加量或含量。
致敏物質提示怎么看?
我國食物過敏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食品安全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食物過敏不僅影響過敏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預防食物過敏的核心在于阻斷過敏者與食品中致敏物質的接觸,而食品標簽在全球食物過敏風險管理中被視為最有效的工具。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盡可能降低食物過敏的發(fā)生概率,我國食品標簽將要求強制標示致敏物質信息。當預包裝食品使用含有麩制的谷物、甲殼綱類、魚類、蛋類、花生、大豆、乳、堅果八大類食品及其制品作為食品配料時,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劃線等強調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過致敏物質提示語,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質。對于有食物過敏史的人群,需要特別關注食品標簽上致敏物質的提示信息。
日期標示怎么看?新的GB 7718對日期標示要求進行了哪些修改?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強制預包裝食品標示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期。生產(chǎn)日期是食品成為最終產(chǎn)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裝或灌裝日期;保質期是預包裝食品在食品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食品過了保質期后,不可以再用于生產(chǎn)和銷售。
食品保質期由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根據(jù)產(chǎn)品生產(chǎn)工藝、配料使用情況、貯存條件等因素,經(jīng)過穩(wěn)定性試驗等步驟確定。食品標簽上標示的保質期,更像是一種對消費者的承諾,保證食品在保質期內擁有較好的品質和食用安全性。特別是部分食品受加工工藝、包裝方式、成分特點、貯存條件等因素影響,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長和氧化反應等影響食品質量和安全的活動受到抑制,從而擁有了較長的保質期限,如罐頭食品、冷凍食品、脫水食品、高糖高鹽食品、真空包裝食品等。
為了避免食物浪費,新的GB 7718實施后允許食品企業(yè)自愿標示“消費保存期”作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費者參考。同時,為了便于閱讀日期信息,新修訂的GB 7718規(guī)定預包裝食品需要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標示保質期的到期日。標準實施后,消費者不再需要通過計算確定食品何時過期。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一定要按照標簽標示的貯存條件存放食品,不恰當?shù)馁A存會縮短食品保質期,影響食品安全和質量。
什么是數(shù)字標簽?
數(shù)字標簽是食品包裝上采用二維碼等信息化手段展示的食品標簽,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掃描食品標簽上的二維碼獲取食品標簽信息。數(shù)字標簽相較傳統(tǒng)食品標簽沒有標示版面的限制,消費者可以通過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多種功能了解食品信息,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簽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獲取食品信息的體驗感與便利性,也為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與消費者開展良性互動、豐富食品標簽展示內容提供了空間。
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實施后,表明食品標簽將正式開始向數(shù)字化升級,數(shù)字標簽將陸續(xù)應用到各類食品包裝上,消費者將會體驗到數(shù)字標簽的更多便利。
“零添加”“不添加”真的更健康、更優(yōu)質么?
食品標簽的核心作用是通過標簽信息,使消費者明晰產(chǎn)品本質,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食品標簽的信息不得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很多預包裝食品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安惶砑印敝皇菍τ谏a(chǎn)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chǎn)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以某款“果汁飲料”舉例,飲料的標簽上寫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實蔗糖只是“糖”這個大家族中的一種,同時果汁中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這類產(chǎn)品所聲稱的“不添加蔗糖”只是一個宣傳噱頭,絕不等于產(chǎn)品中不含有糖。有些含糖飲料會使用“不添加甜味劑”的聲稱吸引消費者,卻造成了消費者認為產(chǎn)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更有產(chǎn)品會聲稱不添加某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如不添加某一種甜味劑,實際使用了其他甜味劑作為代替,影響了消費者的正確認知。
為了避免“不添加”“零添加”聲稱對消費者的誤導,新版GB 7718實施后,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
沒有了“零添加”,消費者如何選擇食品?
禁止預包裝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是為了使消費者正確了解食品標簽信息,更科學、更自主地選擇食品,避免使消費者盲目關注這些宣傳用語,忽略了產(chǎn)品真實屬性,對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消費者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正確閱讀配料表、營養(yǎng)成分表等食品標簽信息才是關鍵。通過配料表,消費者可以了解食品中每一種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劑的真實使用情況。而通過營養(yǎng)標簽可以充分了解食品的營養(yǎng)信息,如不同食品可以根據(jù)營養(yǎng)素含量的特點使用含量聲稱,如高蛋白、富含膳食纖維、低脂、低鈉、低糖或無糖等,相應的聲稱都有嚴格的標準規(guī)定。同時,食品中糖、鈉等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也會在食品營養(yǎng)成分表中明示,對于關注“糖”的消費者,閱讀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糖含量才是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