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豆?jié){與石膏的完美邂逅,成就了一道美食——豆腐。隨著人們對美食與口味的不斷創(chuàng)新,從豆腐上又衍生出了各種美味,并不斷走向人們的餐桌。在梁平,就有一種美味,從豆制品中脫穎而出,聲名遠播,它就是入口鮮美、香而不厭,讓人回味無窮的袁驛豆干。
色香味俱全的袁驛豆干
袁驛豆干起源于袁驛鎮(zhèn),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咸豐年間還曾作為朝廷貢品。袁驛豆干何以能問世百年不衰,至今還名聲遠揚呢?這離不開其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濃厚的地域特色。據《延年秘錄》記載:“食豆令人長肌膚,益顏氣,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袁驛豆干“小而有味道”,外表綿薄透明,人送雅號——“燈影豆干”,部分豆干還采用當地的竹蔑來串,堅韌綿柔、厚薄均勻,成為了袁驛鎮(zhèn)獨具地方特色與民俗優(yōu)勢的美食產品。2014年,袁驛豆干被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袁驛豆干生產車間,工人在整理豆干
近日,記者走進袁驛鎮(zhèn),采訪袁驛豆干這一市級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羅書平,帶領大家邂逅這一讓人“胃口大開”的舌尖非遺。
今年59歲的羅書平是袁驛豆干的第四代傳承人,從了解到學習、投入到堅守,他30載如一日地傳承著這門技藝,也因為有幾代人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袁驛豆干的市場與舞臺愈來愈廣。
袁驛豆干雖小,但制作工藝并不簡單,制作方法、用料也極為考究,需用盡全力保留更多天然蛋白質、氨基酸等。羅書平告訴記者,制作袁驛豆干的原材料以優(yōu)質黃豆和山泉水為主,要經過泡豆、打漿、燒漿、點鹵、壓制等十幾道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當然,羅書平在保留傳統(tǒng)工藝的同時,還借助現代技術多次高溫滅菌,讓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
羅書平在打理袁驛豆干獲得的榮譽獎章
羅書平指著泡豆缸告訴記者,每一個步驟都不容忽視,泡豆也不例外。泡豆時長要根據季節(jié)、氣溫的不同而改變,一般情況下要泡足8個小時,豆子才會變得飽滿,豆子泡好后清洗干凈,然后選擇不容易流失蛋白質的打漿方式,一邊打漿,一邊適時加水。
“打漿、燒漿過后,就到了點鹵這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鹵水是由自制‘秘方’調配而成。”羅書平說,點鹵是個精細活,要一只手緩慢均勻地倒鹵水,另一只手穩(wěn)定有序地攪拌豆?jié){,鹵水和豆?jié){完美融合,待豆?jié){凝成固狀,即成豆花,時間和火候的完美把握,直接決定著成品的口感和質量,而豆花的形狀是豆干能否成功的關鍵,理想的豆花,就想棉絮一樣抱成團,這也是袁驛豆干的雛形。
袁驛豆干形如火柴盒般大小,堅韌綿實、厚薄均勻,不易破碎,再加入秘方配料鹵汁,色香味俱佳,口感細膩而綿軟、回味悠長。將吸附著滿滿鹵汁的豆干送入口中,既有著香料的濃郁鮮香,又不掩原本黃豆?jié)庥舻亩瓜?,爽口而有嚼勁?/p>
袁驛豆干生產車間,工人在包裝豆干
羅書平作為袁驛豆干的傳承人,他始終認為傳承這門技藝是他的責任與義務?!敖刂聊壳?,已有120多人向我學習了這門技藝。只要有人愿意學,我就愿意教?!绷_書平說,百年的醇香、細致的工藝必須要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絕不能斷。
正如羅書平說,幾代人對這門手藝的堅守,不僅是為了讓吃過豆干的人品嘗到記憶中的味道,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喜歡這一口傳統(tǒng)的味道。
幾乎每個梁平人的家鄉(xiāng)美食記憶中,都有一塊正方形的袁驛豆干,它入口令人難忘,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也是去往他鄉(xiāng)的梁平人外出時行囊中必備的家鄉(xiāng)美味,它是融于舌尖的家鄉(xiāng)味道,讓每一個異鄉(xiāng)人感受到家的溫度、蜷入家的懷抱。
一粒粒黃豆變成了一片片金黃的豆干,背后是傳承人的熱愛和心血。只有憑借多年的經驗和匠心,才能制作出經典美味的袁驛豆干。彌散著醇厚香氣的袁驛豆干,早已成為了不少梁平人內心深處最為熟悉與溫暖的味蕾記憶,一直在唇齒間百轉千回。 (張曉慶 向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