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天生鎮(zhèn)的廣袤田野上,一幅生機盎然的翻土播種畫卷正徐徐展開。隨著轟鳴聲的陣陣響起,數(shù)臺拖拉機緩緩駛入田間,開始了緊張有序的播種作業(yè)。
當前正值晚秋和小春糧食生產的黃金時節(jié),宣漢縣依托“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和“噸糧田”創(chuàng)建項目,積極拓展冬小麥種植面積,穩(wěn)定冬油菜種植規(guī)模,推動糧食生產向高產穩(wěn)產、高質高效邁進,讓“天府糧倉”裝滿更多宣漢糧。
“今年,我們主要采用機器播種,這不僅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還使得播種量和肥料用量更加精準。每畝土地的小麥播種量約為30斤,肥料用量約120斤,預計最高畝產可達1000余斤。”在宣漢縣豐源碩農機家庭農場內,負責人向森林正仔細調試無人機準備播種小麥。據悉,該家庭農場已流轉土地410余畝,其中300余畝用于蔬菜種植,100余畝專種小麥,今年是向森林首次嘗試無人機免耕直播技術。
宣漢縣充分利用當前雨水充沛、土地松軟等有利條件,積極指導種植戶平整土地、適期適墑栽種。針對濕害漬害較重的農田,大力推廣開溝排濕、免耕帶(淺)旋、無人機飛播等關鍵技術措施,提升播種質量,助力小麥茁壯成長。同時,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積極動員群眾開展精細整地工作,提高土壤通透性,為作物根系生長營造良好環(huán)境。
“我們主推‘芋—油’種植模式,即在同一塊地上套種土豆和油菜。這種模式在確保油菜不減產的同時,還增加了土豆的收入,實現(xiàn)了一地兩用、一地兩收。今年,黃金鎮(zhèn)種植油菜1.3萬余畝,其中‘芋—油’套作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黃金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萬旭介紹,“通過采取‘搶早、搶播’措施,做好灌溉、翻耕、育苗及播種等各環(huán)節(jié)工作,確保小春作物種植面積不減,助力群眾增產增收?!?/p>
為進一步提升糧食單產水平,宣漢縣結合當?shù)貙嶋H,編印了技術明白紙,指導農戶落實小麥、油菜免耕帶(淺)旋播種等主推技術。在技術配套方面,持續(xù)提高優(yōu)良品種的覆蓋面,并探索高產配套栽培技術,集成一批適用于本地的農業(yè)科技成果。在示范引領方面,扎實推進“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高質量打造多個高產示范區(qū)、超高產展示片和萬畝展示片。在噸糧田探索方面,立足“馬鈴薯—玉米”“稻—菜”等種植模式優(yōu)化,集成綠色高產技術,推動一季增產向周年均衡增產高產轉變。
此外,宣漢縣還因地制宜制定了抗旱育苗技術方案,通過集中育苗、秸稈覆蓋降溫增濕、托管育苗服務等方式,確保抗旱保苗工作順利開展。今年,全縣油菜規(guī)模集中育苗2300余畝,完成托管育苗1700余畝,有效解決了小規(guī)模農戶在育苗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難題。
“為確保作物健康成長,我們積極強化服務指導,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田間管理為農作物保駕護航?!毙麧h縣植保站周宗偉說。截至目前,該縣15.4萬畝秋洋芋、6.8萬畝秋菜、31.9萬畝小春油菜長勢良好。
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抓住適宜氣候條件優(yōu)勢,定期田間巡查,對缺苗斷壟及時補種或移栽,確保苗全苗齊。同時,通過科學合理的施肥促進作物快速生長和健壯發(fā)育,增強作物的抗逆性和適應性。此外,加強田間病蟲害調查與防治工作,對可能發(fā)生的病蟲害提早做好預防措施,對已發(fā)現(xiàn)的病蟲害及時指導生產主體進行防治。
近年來,宣漢縣牢固樹立“減災就是增產”的理念,科學應對、有效處置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和病蟲災害。通過災害預警、會商研判以及落實關鍵措施等方式,有效控制小麥條銹病、油菜根腫病等病蟲害的發(fā)生,確保小春糧油作物主要病蟲害不會大面積發(fā)生。同時,針對小春作物低溫凍害、稻田漬害等問題,指導農戶噴施植物誘導免疫劑提高作物抗病蟲和抗逆能力,并落實小麥“一噴三防”、油菜“一促四防”等關鍵措施,確保有災防災、無災增產。(張平 孫偉 李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