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升尿酸還致癌……對身體健康無益!”
很多人對豆制品“誤解”很深,認為尿酸高就不能吃豆制品,吃多了還會有致癌風險,網上甚至流傳著“兒童吃了豆制品會引發(fā)性早熟”“男性喝豆?jié){胸部會變大”等說法。
流言分析
這些說法都不全面。
大豆在做成豆制品的過程中,不僅解決了難煮、難消化的問題,同時也去掉了影響人體營養(yǎng)吸收的物質。在無飲食禁忌的條件下,增加大豆及其優(yōu)質豆制品的攝入,有益于降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風的風險。
大豆口感豐富,做法多樣,豆制品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2024 年 3 月,《營養(yǎng)素》(Nutrients)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攝入豆制品或能降低癌癥風險。然而,攝入發(fā)酵豆制品如醬油、納豆、豆醬等,不會降低癌癥風險。
關于豆制品對健康的影響,科學辟謠整理了 4 個常見誤區(qū),快來看看有沒有困擾你的問題吧!
1、尿酸高不能吃豆制品?
大豆確實是高嘌呤食物,100 克黃豆嘌呤含量 218 毫克,100 克黑豆嘌呤含量 170 毫克。但一般我們很少直接吃大豆,通常是榨成豆?jié){,做成豆腐、豆干等豆制品,或者煮熟了吃。不同加工狀態(tài)下的豆制品,嘌呤含量差異很大。大豆在經過碾磨、浸泡、加水稀釋等加工程序后,豆制品嘌呤含量明顯減少,比如 100 克的豆腐(北)嘌呤含量只有 68 毫克,屬于低嘌呤食物。所以,除了腐竹、豆皮為高嘌呤食物外,其他豆制品嘌呤含量都不算高。
痛風病人應控制攝入嘌呤含量高的干制豆制品,而對于普通濃度的豆?jié){、豆腐、豆干,可以少量攝入,不必過分擔心。急性期攝入的優(yōu)質蛋白應以蛋、奶為主,不建議攝入大豆及豆制品,其他階段可用豆制品代替部分肉類,適量攝入。
2.豆制品吃多了會致癌?
豆制品中含有一種叫異黃酮的物質,是自然界植物中存在的一類植物雌激素,也正是因為這個“雌激素”,讓豆制品背上了“致癌”的黑鍋。實際上,異黃酮只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它雖然能與人體的雌激素受體結合,但作用力遠弱于人體自身產生的雌激素。
其實,大豆異黃酮的類雌激素樣作用對體內雌激素水平能起到雙向調節(jié)作用。當人體雌激素含量不足時,異黃酮和雌激素受體相結合,能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當人體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大豆異黃酮又能阻止雌激素與其受體結合,起到抑制作用,這相當于降低了雌激素水平。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適量食用大豆可能有益于預防某種類型的癌癥。
3.兒童吃豆制品會性早熟?
目前為止,還沒有直接證據(jù)證明兒童食用豆制品會引起性早熟。
豆制品中含有的植物雌激素與真正的雌激素仍然有較大區(qū)別,且豆制品植物雌激素含量較少,兒童日常攝入大豆數(shù)量十分有限,并不會引發(fā)性早熟。
4.男性喝豆?jié){胸部會變大?
豆?jié){中異黃酮的含量小于 100 微克/毫升,且它不是激素,僅起到類雌激素樣調節(jié)作用,不會使體內雌激素水平紊亂。所以,男性喝豆?jié){不會出現(xiàn)胸部變大等情況。同樣,“乳腺癌患者不能喝豆?jié){”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小提醒:我們在選擇豆制品時,要多吃豆腐皮、腐竹,少吃油豆腐、油炸豆腐干、腐乳、豆豉等發(fā)酵豆制品。
照“謠”鏡
攝入大豆及優(yōu)質豆制品,對身體健康有不少好處,能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等發(fā)病風險,對兒童生長發(fā)育有益,還有助于老年人延緩肌肉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