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期盼中,中秋節(jié)來了。毋庸置疑,“團圓”是中秋節(jié)的一個重要內(nèi)涵,而月餅就是這種內(nèi)涵的有效連接點和載體。從古至今,人們早已習慣在中秋節(jié)到來時買點月餅,和家人一同分享。
實際上,在歲月流逝中,月餅從一種普通的食物逐步進階為中秋節(jié)的特定節(jié)令美味,而“吃月餅”也漸漸被賦予了一種儀式感。
圖為資料圖?王中舉 攝
關(guān)于月餅由來的N種可能
月餅,是中秋節(jié)最具盛名的“網(wǎng)紅”食品,更是團圓的象征。
不過,關(guān)于它的由來,一直有種種傳說。有一種說法認為,月餅起源于唐朝軍隊用來慶功的食品。當時,大將軍李靖率領(lǐng)大軍去征討匈奴,得勝歸來的那一天剛好是八月十五。
得知唐朝軍隊打了勝仗,有一位經(jīng)商的吐蕃人向唐高祖李淵獻上美味的餅表示慶賀。李淵很高興,他拿著圓餅,看著天上的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然后就把餅分給群臣共享,這就是月餅的雛形。
而另外一種說法則帶上了些許浪漫色彩。相傳唐朝玄宗年間,在一個秋日的夜晚,李隆基正在賞月,道士羅公遠使用法術(shù),邀玄宗同游月宮。
到了廣寒宮,嫦娥便讓宮女捧上香甜可口仙餅來招待唐玄宗,命仙子們?yōu)榭腿吮硌菔篱g難得一見的舞蹈。返回人間后,唐玄宗命人按月宮所見所聞一一仿造,此后,人間就有了形如圓月的“月餅”。
當然,也有說法認為,月餅的產(chǎn)生與“嫦娥奔月”的傳說有關(guān)。但基本上,許多相關(guān)傳說都是人們對月餅由來的一種猜想而已。
歷史上顏值造型各異的“月餅”
一般認為,月餅的起源與人們在古代中秋時祭拜月神有關(guān),代代相傳,后來形成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有資料顯示,在商周時期,江、浙一帶流行一種“太師餅”,很像早期月餅的雛形:邊緣薄、中心厚,用來紀念太師聞仲。
不過,直到宋朝時,月餅還不叫“月餅”。北宋年間,皇家度過中秋節(jié)時喜歡吃一種“宮餅”,俗稱“小餅”、“月團”,外形圓圓的,像是月亮。按蘇軾的說法,餅皮里裹著麥芽糖和酥油,吃起來香甜可口。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中,出現(xiàn)了“月餅”一詞,但宋代的月餅其實挺普通,不是中秋節(jié)的特定食品,平時也可以吃。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
真正對中秋吃月餅的描述,一直到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泵鞔脑嘛灒螤钜补潭楝F(xiàn)在常見的原型。漸漸地,它還被賦予了“團圓”的含義。
明代,月餅的顏值也在上升。心靈手巧的餅師,可以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做成圖案,印在月餅上。有時還會制作“徑二尺”的大號月餅。
清代月餅的口感則比以往更勝一籌。比如,袁枚在《隨園食單》里提到了一種酥皮月餅,餡料是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吃起來又香又甜。清人楊光輔則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已很有點現(xiàn)代月餅的模樣了。
圖為民眾冒雨排隊購買鮮肉月餅?殷立勤?攝
花式月餅:另類餡料了解一下?
如今,由于原料、調(diào)制方法等因素,月餅逐漸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不同類型。每年中秋節(jié)尚未來臨時,市場上各式月餅已經(jīng)琳瑯滿目,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其中,餡料和面皮早就突破了多年前人們的刻板印象。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鮮肉、云腿月餅外,還有榴蓮餅皮月餅、流心奶黃月餅等等。也有的商家會把月餅做成各式花朵形狀,不再是傳統(tǒng)的圓形。
在上述月餅中,偶爾會混進一些比較吸引人眼球的類型,主要體現(xiàn)在餡料上。比如藤椒牛肉、麻辣小龍蝦口味的月餅,以及“螺螄粉”月餅等等。
文創(chuàng)月餅則是近來比較火爆的類型。故宮出品的各式月餅自不必說,蘇州博物館有一款乾生元老字號獸寵糯晶月餅禮盒——月餅制成五種動物形象,分別為三足蟾、鹿、太少獅、雙獾和大象。三星堆博物館出品的“面具”月餅也曾走紅一時。
在個頭方面,超大號月餅時有出現(xiàn)。此前,在重慶某商圈,一個龐然大物般的月餅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據(jù)悉,該月餅重量超100斤,售價是28000元人民幣。
所以,才會有消費者感嘆,“如今的月餅,真是叫人眼花繚亂”。
一塊月餅里的“儀式感”
雖然這幾年來,各種各樣的新品月餅一直在出現(xiàn),但此前公布的“2019年中國月餅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報告顯示,在品類方面,傳統(tǒng)產(chǎn)品、傳統(tǒng)口味仍將是主流。
有人說過,中秋節(jié)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團圓的文化符號,而月餅則是團圓的連接點,具有難以替代的象征意義。古往今來,雖然節(jié)日習俗可能會略有不同,但人們也早已習慣在中秋到來時,買上幾塊月餅和家人一起品嘗。
比如,《酌中志》里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于干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p>
“月餅的歷史其實比較短,它被賦予‘團圓’主題的時間并不長?!北本┐髮W副教授、民俗學學者王娟說,原本中秋節(jié)出現(xiàn)的就比較晚,節(jié)俗內(nèi)容比清明、端午、春節(jié)要少許多,直到明代,中秋節(jié)吃月餅才被作為習俗固定下來。
在歲月流逝中,“吃月餅”變得頗具儀式感。著名學者馮驥才曾經(jīng)說過,古人創(chuàng)造了十分完整又嚴格的節(jié)俗,如儀式、慶典、規(guī)制、禁忌,乃至特定的游藝、裝飾與食品,來把節(jié)日這天演化成一個獨具內(nèi)涵的日子。
“吃月餅的儀式感是新的,可是卻符合中國‘闔家團圓’的傳統(tǒng)觀念。因此,雖然相比清明、端午等其他節(jié)日,中秋節(jié)和吃月餅的習俗都比較‘新’,但因為表達的是一個古老的觀念,所以,象征意義也就建立起來了,至今也仍有重要意義?!蓖蹙瓯硎?。(上官云)